【質性研究方法研討課程】相對感受:參考點對於顧客體驗的影響

  • 2025-10-14
  • 黃鈺婷
【113級博班陳懿軒撰寫】
 
2025年10月7日,蕭瑞麟老師的「質性研究方法研討」課程,特別邀請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群助理教授關欣老師蒞臨演講,分享其研究成果〈相對感受:參考點對於顧客體驗的影響〉。關老師為本所碩士與博士班校友,深耕服務創新與顧客體驗研究。此篇作品以兼具理論洞見與實務貢獻,榮獲富邦人壽管理碩士論文獎、應用類論文首獎、宋作楠論文獎、崇越論文大賞論文獎,並發表於《組織與管理》期刊。

這是一張圖片

講座開場,關老師引用Warby Parker執行長尼爾.布魯門塔的名言:「我不認為零售死了。死了的其實是平庸的零售體驗。」許多企業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服務創新,卻仍難以打動顧客、改善抱怨,「期望落差如何產生」的研究問題由此展開。研究首先回顧服務創新文獻,指出過往研究多聚焦於流程設計與接觸點優化,或是從瞭解顧客情緒著手以試圖接近顧客期望,卻忽略顧客在內心比較中產生的「期望落差」。當實際體驗未達到心中理想標準,即使服務本身具有一定品質,顧客仍可能感到失望。其關鍵在於「感受是相對的」。顧客往往會將當下的體驗與過往的經驗比較,而這正是理解顧客體驗真實樣貌的切入點,也是本研究的創新視角所在。

研究以「潮百貨」為個案,觀察其長年導入創新體驗卻效果有限的現象。在研究設計上,關老師首先界定顧客旅程,再聚焦主要分眾「柔文青」,最後透過深度訪談服務設計者、分眾顧客與行業專家,理解業者服務流程及顧客體驗的做法,並追溯感受形成的歷程。簡報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是關老師根據柔文青族群的樣貌重建出顧客旅程。於會員服務,柔文青的參考點是 Revolut、星禮程或英國博物館的尊榮體驗,但潮百貨的集點與回饋方案對柔文青誘因弱,因而使其感覺失落。於銷售服務,柔文青的參考點是Hamleys玩具坊或CES電子展會,期待活潑互動與具有憧憬感的主題,但在潮百貨卻多感受到疏離、混亂而無趣。於餐飲服務,柔文青參考星耀樟宜與路易莎第三空間的氛圍,但潮百貨的餐飲空間嘈雜且品牌同質度高,令柔文青厭煩。
在此分析之下,研究發現強調,企業設計的理想對象與實際主要顧客之間,存在「相對錯置」。設計者預設的容忍區間與顧客心理期望並不重疊,導致創新無法觸動人心。研究的最大貢獻在於提出三種相對性:時間相對性(過去與現在經驗的對比)、精準相對性(設計者心中的經驗相對於目標客群心中的經驗)、以及情緒相對性(期盼感受與當下實際感受的差距)。這些觀點不僅拓展服務設計的理論基礎,也提供企業重構顧客體驗的新思維:以顧客的參考點為基準,關注心靈的感受,才能創造真正美好的體驗與價值。
關老師條理分明地分享研究過程,並展示一份優秀的質性研究作品如何布局。課堂討論氣氛熱烈,同學們踴躍提問,討論焦點涵蓋過往研究缺口的找尋、理論取樣策略、資料分析的做法,以及如何將研究應用於實務。感謝關欣老師的精彩分享與蕭瑞麟老師用心的課程安排,不僅讓同學對質性分析與寫作邏輯與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讓大家看見研究、理論如何與現實世界的服務創新挑戰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