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取得与运用策略—从产业案例看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 2025-10-08
  • 黄钰婷
114级智财组陈芳琦撰稿】
于2025年9月16日智慧财产权法课堂上,宋皇志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参与由国立政治大学产学营运暨创新育成总中心所举办之「智慧财产权沙龙系列讲座」。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局长廖承威以「专利取得暨运用策略」为题,揭示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更迭的时代下,智慧财产权策略布局已成为企业获利与永续经营的关键命脉,企业若忽视智财布局与风险管理,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失去竞争优势,甚至面临钜额的营收损失。

|产业案例分享|
以制药产业为例,辉瑞(Pfizer)旗下的降血脂药物「立普妥」(Lipitor),在2011年11月美国专利到期后,其隔年的销售额遂急剧下降,营收仅剩下专利权期间的41%,显见学名药的迅速湧入对原厂利益造成了「跳水式」的巨大冲击。此外,科技巨头也难以倖免于专利诉讼的风险,自2020年起苹果公司在Apple Watch中加入「血氧监测」功能,随后即遭到美国医疗设备商Masimo指控其专利侵权,于2023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便以其侵害Masimo的两件专利为由,祭出禁制令,导致Apple Watch一度停售,进而促使其必须寻求软件设计变更来避开Masimo的专利,才得以恢复Apple Watch的血氧监测功能。由此来看,专利权的存续与策略运用不仅攸关企业竞争力,更是直接影响企业新产品的推出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专利制度与申请要点|
台湾的专利制度主要分为三类──发明专利、新型专利与设计专利,其存续年限各不相同。廖局长指出,在专利实务中,审查人员会进行「先前技术检索」,涵盖国内外专利与非专利文献,确保发明具新颖性、进步性与产业利用性。他提醒研发与检索应有合理顺序──先确立研发方向,再逐一进行检索,以降低潜在侵权风险。除了各类专利保护期间等程序要件需注意外,申请能否获准的关键,在于专利说明书是否明确且充分揭露,必须使该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PHOSITA)能理解并据以实现(再现性),以避免因描述模糊而产生争议。

|专利归属与研发伦理|
此外,专利权的归属与研发伦理同样重要,例如兰屿的达悟族传承数千年的拼板舟文化,曾遭某公司申请新型专利,引发文化保护的争议,凸显新型专利仅具形式审查的制度问题;学术界的产学合作亦常出现智财权归属的争议,曾有教授夫妻涉私吞干细胞研究成果以「技术换股票」牟利30亿,故研发人员或机构应慎重审约并妥当保存完整「研发记录簿」,以保护自身权益。


|智慧局的创新服务|
来到演讲的尾声,廖局长介绍智慧局发展多项服务的创举,包括全球专利检索系统(GPSS)、国家发明创作奖与新创产业专利加速审查专案,协助企业快速取得专利获证,扶植新创企业,并透过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与台湾专利超级站等举办展览与即时专利谘询服务。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