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班113级陈懿轩报导】
2025年10月17日,国立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Seminar邀请到国立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暨研究所特聘教授吴学良老师,以「创新研究的多重视角」为题进行分享。
在现今的商业世界里,「创新」几乎成了人人必谈的流行语,众多企业都喜欢用创新一词来展示自己的竞争力。但实际上,真正的创新远比喊口号复杂得多。吴老师指出,创新是一个牵涉多元因素的过程,包含经济、组织、社会与个人等层面。从经济角度来看,创新是企业在竞争中创造差异、更新能力或开拓未来机会的方法;在组织上,它需要兼顾学习与探索的平衡,并建立容许失败、鼓励冒险的文化;在社会上,创新常发生于制度转变或人际网络的交会点;而在个人层次,创新展现的是面对压力的韧性与持续推进的动力。换言之,创新其实是一场考验智慧与意志的长期挑战。吴老师借此提醒大家:创新并没有过时。相反地,它之所以仍被不断讨论,是因为世界变化迅速,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学术研究,都需要新的思考与做法。更重要的是,创新研究不是工科的专利。无论是管理、社会或人文领域的研究者,都能从各自角度对创新提出有价值的观察。
在演讲中,吴老师也提供博士生一些做研究的指引。首先,如何寻找有趣的研究题目?吴老师提醒,不应只是从顶尖期刊发表的模型中再增加一个变量,因为这样往往难以呈现出有意义的研究贡献。比起追求复杂的研究架构,他鼓励博士生从真实世界的现象出发,观察企业、产业或社会中未被充分解释的现象,再回过头以理论深化。吴老师也举例,可以考虑灵活运用跨领域的数据。他以运动竞赛为例,球队之间的竞争其实就很类似产业中的同质性厂商竞争,非常适合研究竞争行为与策略反应,因为球队的竞争目标与对象甚至比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明确。同时,吴老师也提醒博士生谨慎使用企业的组织图或年报等公开资料,因为这些资料可能过度简化或早已过时。
其次,吴老师指出,无论是创新或是学术研究,都需要培养创意思考的能力。他认为,博士生最重要的学习,就是在理性中保有好奇心的「非常规思考」。可以尝试将看似毫不相关的事物连结起来,以训练大脑的创造力。吴老师也分享了几个能够激发创意的具体方法。第一,在陌生环境中写作。熟悉的环境容易让思维陷入惯性,因此可以走出研究室,到一家没去过的咖啡厅,甚至在旅途中写作。第二,培养反省习惯。人们在反省时会进入高耗能状态,与创造力训练相似;相对地,若对事物缺少质疑,大脑容易陷入「节能模式」,较不利于创新。第三,维持运动习惯。在运动时,我们需要不断预测对手下一步,或是根据环境变化迅速反应,此一过程能同步能训练大脑的模拟与预测能力。
吴老师鼓励同学保持开放心态,在创新领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视角,也要有意识地练习创意思考。对于正在摸索方向的博士生而言,这场演讲无疑是值得借镜与学习的宝贵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