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级科管组叶晴撰稿】
2025年11月11日,国立政治大学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萧瑞麟教授的质性研究课,邀请荣获2025年「服务科学最佳论文奖」的郭洁,分享其研究〈微感创新:从机上服务实践看空服员的情绪雕塑〉。她以第一线服务经验为基础,结合质性研究方法,揭示空服员如何在高度不确定的现场,以情绪智慧补位制度设计的不足。
创新如何在现场落地:舱门内的实境观察
身为前空服员的郭洁,深知第一线服务业的痛点。航空业高层往往由消费者视角设计产品与流程,却忽略服务提供者的处境,导致创新一旦落地,反而成为前线与顾客的双重压力。于是研究问题逐步成形:服务创新如何在现场真正落地?当流程设计遭遇现场挑战,空服员如何以情绪智慧弥补制度缺口?
研究采质性访谈与田野观察,对三大航空公司主管、搭机旅客与空服员三方蒐集资料。分析以「情境实践(Situated Practice)」与「情绪雕塑(Emotional Crafting)」为主轴,梳理优秀空服员如何调动经验与临场判断,将顾客的负面情绪形塑并转化为正向感受。
空服员的情境实践:意外不只处理,还要能同理
「微感创新」落实于舱门内的每一次互动。「为何没有牛肉餐,我不要吃鸡肉!」、「前面好吵,你叫他安静一点!」这类情境题几乎每日上演。面对顾客暗潮汹湧的情绪流,资深空服员练就本领,以话术重塑期待并公平分配资源,或以恰到好处的表演化解不合理要求,让冲突止于未发。
郭洁指出,「微感创新」不是大张旗鼓的流程改造,而是透过经验与智慧,妥善处理每一个意外,将顾客的恐慌感转化为安心感。
从服务创新到微感创新:视角不同,价值更不同
企业常以消费者为中心,由总部制定标准流程,期待提升忠诚与黏着。然而此种设计难以捕捉互动中的情绪变化,而真正考验服务的时刻,多半发生在非预期、情绪高涨的现场。基于此,「微感创新」提出三点实务贡献:
第一,填补制度缝隙。流程设计须纳入前线经验,建立前后台循环与持续修正机制,避免创新流于纸上谈兵。
第二,主动管理情绪。情绪雕塑是前线的关键专业,流程需保留弹性,让人员得以依情境调整节奏与回应,深化与顾客的关系。
第三,释放创新弹性。服务设计应整合顾客观点与现场限制,强化前线的判断力与主动应变,使创新与场域真正接轨。
演讲最后,郭洁引用美国诗人Maya Angelou之言作结:「我学到人们终将忘记你曾经说过或做过什么,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一段好感的体验,不是由流程堆叠而成,而是来自服务者在每一刻的临场反应与恰如其分的选择——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对的情境,做出最能回应顾客心情的决定。

创新如何在现场落地:舱门内的实境观察
身为前空服员的郭洁,深知第一线服务业的痛点。航空业高层往往由消费者视角设计产品与流程,却忽略服务提供者的处境,导致创新一旦落地,反而成为前线与顾客的双重压力。于是研究问题逐步成形:服务创新如何在现场真正落地?当流程设计遭遇现场挑战,空服员如何以情绪智慧弥补制度缺口?
研究采质性访谈与田野观察,对三大航空公司主管、搭机旅客与空服员三方蒐集资料。分析以「情境实践(Situated Practice)」与「情绪雕塑(Emotional Crafting)」为主轴,梳理优秀空服员如何调动经验与临场判断,将顾客的负面情绪形塑并转化为正向感受。
空服员的情境实践:意外不只处理,还要能同理
「微感创新」落实于舱门内的每一次互动。「为何没有牛肉餐,我不要吃鸡肉!」、「前面好吵,你叫他安静一点!」这类情境题几乎每日上演。面对顾客暗潮汹湧的情绪流,资深空服员练就本领,以话术重塑期待并公平分配资源,或以恰到好处的表演化解不合理要求,让冲突止于未发。
郭洁指出,「微感创新」不是大张旗鼓的流程改造,而是透过经验与智慧,妥善处理每一个意外,将顾客的恐慌感转化为安心感。
从服务创新到微感创新:视角不同,价值更不同
企业常以消费者为中心,由总部制定标准流程,期待提升忠诚与黏着。然而此种设计难以捕捉互动中的情绪变化,而真正考验服务的时刻,多半发生在非预期、情绪高涨的现场。基于此,「微感创新」提出三点实务贡献:
第一,填补制度缝隙。流程设计须纳入前线经验,建立前后台循环与持续修正机制,避免创新流于纸上谈兵。
第二,主动管理情绪。情绪雕塑是前线的关键专业,流程需保留弹性,让人员得以依情境调整节奏与回应,深化与顾客的关系。
第三,释放创新弹性。服务设计应整合顾客观点与现场限制,强化前线的判断力与主动应变,使创新与场域真正接轨。
演讲最后,郭洁引用美国诗人Maya Angelou之言作结:「我学到人们终将忘记你曾经说过或做过什么,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带给他们的感受。」一段好感的体验,不是由流程堆叠而成,而是来自服务者在每一刻的临场反应与恰如其分的选择——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对的情境,做出最能回应顾客心情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