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智碩106 吳祉叡 報導】
由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陳秉訓老師,於5月30日「文化產業與智慧財產權」課程帶領同學們前往康堯有限公司音樂工作室,並由負責人陳秉嘉先生親自介紹音樂製作的流程,音樂產業的現況以及公司現有業務的介紹,並與學生們在過程中互相交流。
音樂產業的現況
講者陳秉嘉先生首先分享他對音樂與法律間關係的看法:在西方國家的法律制度非常健全,做聲音製作的人都有著作權的保障,例如在Apple Music剛興起時,西方國家就訂定了一系列的法令規定,然而台灣的法律制度就沒有一定的標準,也沒有與時跟進,最重要的原因是台灣的法律人並沒有相關的音樂背景,也不了解音樂製作的整個流程。因此講者期待未來能夠有完整的法律規範,聲音工作者就能夠在音樂產出的過程中獲取足以符合工作內容的報酬,否則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容易生存。
音樂工作室的營運內容
康堯音樂工作室的營運內容主要為影像聲音的後勤,另外講者本身也有在做創作和藝人經紀。陳秉嘉先生為同學示範實際音樂製作所需的流程,以廣告來說,首先會拿到廠商給的影片模板,而聲音工作者需要根據影片的內容,配上音樂及音效,過程中需要與客戶去溝通對方所想要的音樂類型、風格是什麼,並提供一段reference,確認沒問題後再配上自己創作的音樂,整個流程包含找reference、音樂製作以及音效製作,約花費3天的時間。
而在唱片製作的方面,現在的數位音樂製作的內建樂器音效都十分擬真,例如講者分享的歌曲中僅有吉他是用真人現場錄製,其他在歌曲中聽到的樂器都是用內建的音效,因此我們在過程中看到一首歌裡面包含了眾多元素,包括合聲器、鋼琴、鼓組到各種管絃樂器,編曲完成後就會請歌手來錄製聲音,除了主音以外也要錄製和聲,全部融合在一起才會變成一首完整的作品。
參觀過後的反思
最後,講者帶同學參觀音樂錄音室,以及觀看過去工作室所做的動畫、電視劇配音作品。雖然我們僅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到一部份聲音製作的過程,但就能清楚明白音樂工作者的辛苦,也希望未來台灣的法令可以有所創新,並對音樂產業產生幫助,而這些都是我們科管智財所的學生值得去仔細觀察的。
(上圖為參訪後全體師生與陳秉嘉先生的大合照 / 吳祉叡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