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級智財組廖安琦撰稿】
在2025年11月1日,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的陳秉訓老師帶領碩士班同學實地參與「開拓動漫祭」的智慧財產權諮詢服務,透過面對創作者的真實案例,體驗智財法在文化產業現場的實際應用。
本次活動為「文化產業與智慧財產權專題實作」課程之一部分,其旨在讓學生理解文化創作與法律實務間的密切關聯,並培養問題診斷與溝通分析的能力。

在諮詢現場,陳老師與團隊提供一對一的法律諮詢,協助創作者釐清作品授權、AI素材使用、委託創作糾紛及粉絲周邊製作等常見疑難。陳老師示範如何藉由反覆提問幫詢問者釐清他真正的問題是什麼,並且於了解事實與標的後,透過邊問邊答的方式再探討更深入的議題與解惑,進而從著作權、契約權利與市場風險的角度逐一解構。
例如,有提問者G擔心將小說試閱內容翻譯後上傳網路是否侵權,陳老師指出翻譯屬於改作行為,若未經原作者授權,確實可能構成侵害;另提問者G也提及AI學習素材的隱憂,討論延伸至資料取得合法性與舉證困難的現況,讓學生深入理解AI時代創作的灰色地帶。
除了創作權議題,現場也出現許多產業層面的問題,如粉絲自製周邊可能觸法、委託創作報酬糾紛頻仍,以及跨境印刷侵權風險。陳老師提醒,在數位社群高度互聯的環境下,創作者應理解合理使用、權利界線與契約的重要性,避免因資訊不足而陷入法律糾紛。
諮詢過程中,陳老師以「提問式診斷」為核心方法,引導創作者辨識自身真正的法律困擾。老師不僅回覆提問,更強調讓學生透過參與理解處理個案問題之方法,啟發學生將智財知識靈活應用於文化產業場景。
透過此次現場實作,學生們不僅觀察到文化創意產業中常見的法律困境,更體會法律人如何在真實互動中建構信任、分析事實並提出可行方案。這樣的課程設計,讓智財教育跳脫教室框架,成為一場跨越理論與實務的生動學習經驗。相信經過本次活動,同學們對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之概念,不再只是抽象法條,而是文化產業創作永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