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創新典範3.0】吳思華分享「人文創新H-EHA理論模式」

  • 2022-11-16
  • 科管智財所

【科智博111周莉薇報導】

  2022年11月4日「尋找創新典範3.0」人文創新講座,邀請科管智財所創所所長,亦為前教育部長及前政大校長講座教授吳思華進行學術探究分享。

1
(圖:講座教授吳思華)

  經歷六年的蓄積,從熟悉的策略管理與創新理論出發,對比分析眾多實務個案,提出「人文創新」理論思維,並匯聚成「人文創新H-EHA理論模式」。吳思華先講述「創新1.0」及「創新2.0」的科技社會脈絡:「創新1.0」起始背景如彼得・杜拉克1983年著作《創新與創業家的精神》中所提,工業革命與鐵路運輸使科技創新得以推動,也讓企業家的價值得以發揮;創新其實就是將現有要素重新排列出新東西,也是企業家正在做的事。管理學理論的進程帶出「組織」的概念,企業組織內部如何營造創新氛圍,使研發產出最佳化,開創新產品與新製程?這些創新與創業的基本精神均被視為組織管理的重要課題。隨著時間過去,新科技的快速進展帶來「創新2.0」,此時對於創新的描述來自科技的快速突破,但不可不提美國兩項教育法案:傅爾布萊特法案與退伍軍人法案的推波助瀾。傅爾布萊特法案吸引了全世界的菁英赴美深造,而二戰退伍下來的軍人則獲益於退伍軍人法案可前往全美各大學就讀,此舉使大學獲得大量人才。吳思華提醒:當我們回顧「創新2.0」時,科技進步確實扮演重要角色,但亦不可忽視高等教育對於創新發展的重要性。此外,政策、法律及社會經濟層面也是創新的關鍵,創新的成功要素與產品設計、智財保護、產業門檻等息息相關。

  延續此一脈絡,當科技動能不同或社會經濟情勢改變,創新的典範也會開始轉移。今日「工業4.0」、區塊鏈與元宇宙等科技快速進步,帶給個人及組織莫大的心理壓力,我們可說是被科技壓迫著驅趕向前;也因此,我們除了一昧追求跟上科技發展,更該反思:我們為何要去追逐科技?這些科技能讓生活更好嗎?從對未來生活美好想望出發的創新,形塑出「創新3.0」—人文創新典範。吳思華指出「創新3.0」並非否定資本價值及技術進步,而是以人為本,重新連結商業、科技、知識和我們的三生(生活、生命、生態),創建出新的生態系統,成就幸福生活的實踐。「創新3.0」四大要素是「人文(Humanity)」、「生態(Ecosystem)」、「樞紐(Hub)」和「星群(Asterism)」,統稱為「人文創新H-EHA模式」。吳思華並以日本豐田汽車(TOYOTA)對未來生活想像為例,車子本身不再是重點,解決人類移動的問題才是重點;因此,未來的創新將不是以科技器物為出發,而是觀照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此外,車子的能量來源與移動路徑四周的建物互相配合影響,亦形成了生態,雖汽車小廠可能無法像豐田汽車了解整個生態故事,但有了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小廠亦可找到自己在生態系統中的定位。「星群」的概念也是吳思華從多年教育工作經驗中所啟發,如同教育學生,不是第一名才有價值,應讓每個學生發揮出他的光芒,所有的光芒集合起來才能讓生態系發光發熱,彰顯在生態系中每個小個體其獨特的生命意義。

2
(圖:現場觀眾踴躍提問)

  吳思華提到:雖剛開始多以教育領域故事為主,但「H-EHA模式」一樣適用於商業及產業領域,並立即演示以「H-EHA模式」分析傳產轉生;關鍵在於不要只會解決問題,而要會問問題,所有的傳產都應問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

  最後,吳思華也提醒:現在實務上的策略思維都還停留在古老年代,新的創新理論尚未反映於實務層面,期許和在座聽眾一同努力將此兩者重新結合起來,成為未來的「策略新九說」!

3

(圖:會後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