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概論課程】宏碁產品主任蘇駿騰蒞臨授課,分享AIxPC應用趨勢與產品經理實務經驗

  • 2025-04-09
  • 黃鈺婷
【113級科管組謝承洋撰稿
 
2025年3月18日,本所楊宗翰教授所開授之「科技產業概論」課程邀請到宏碁蘇駿騰主任蒞臨與政大科智所同學分享AIxPC的應用趨勢以及產品經理的職涯發展以及所需要的能力。
這是一張圖片
圖為講者蘇駿騰主任

AI走進裝置端,帶來新的設計邏輯

課堂伊始,蘇主任從筆電裝置出發,說明生成式AI如何重新定義PC的角色。隨著NPU(神經處理單元)等晶片技術成熟,筆電未來將具備即時語音、影像處理與個人知識記憶的能力,甚至在未連網的狀況下,也能執行AI模型。這類「裝置端AI」設計思維,也讓企業在產品開發時必須重新思考電源管理、資安風險與使用者體驗的平衡。

商業化案例:導入AI ≠ 成功,重點在「使用者用不用得起來」


除了技術趨勢,蘇主任也帶來AI商業應用實例。AI導入往往不是「有技術就夠」,而是要確保使用者真的會用、想用。以無紙化文件管理系統為例,雖然資料檢索與安全性提升了,但如果系統本身不夠直覺,或教育訓練跟不上,實際落地的效益就會大打折扣。他也提醒學生:「好的AI設計,不只考慮演算法,也要考慮現場使用者的感受。」

邊緣運算補足雲端不足,AI部署邁向去中心化

針對邊緣運算議題,蘇主任以一張雲端與邊緣技術對照圖,說明裝置端運算的五大優勢:包括延遲更低、頻寬負擔小、資安更穩、連線更靈活,還能支援本地加速。他強調,當AI應用從雲端走向終端,「誰能設計出符合需求端的系統,誰就能在未來市場站穩腳步」。

從技術到使用者:打造真正有幫助的AI系統

蘇主任接著分享一套以LLM(大語言模型)為核心的使用者輔助系統設計,整合圖像辨識、知識庫與使用介面,可協助使用者完成搜尋、設定與系統操作。他表示:「我們希望AI真正能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多一個裝飾品。」這種「從使用者出發」的設計邏輯,也貫穿於Acer Assist系統的六大核心價值當中。

PM 是什麼?技術和管理的橋梁,更是溝通與選擇的藝術

最後的Q&A時段,學生踴躍發問,包括「PM與Project Manager、Program Manager的差異?」「沒有技術背景能不能當PM?」「該先累積技術還是直接做PM?」等問題。蘇主任一一解答。他認為,PM最重要是能不斷學習、願意溝通、善於整合團隊。他也鼓勵科智所的同學:「不要怕從零開始,只要你能展現邏輯清晰、善於協作,企業會看得見你的潛力。」
本次活動圓滿落幕,非常感謝蘇主任的精彩分享,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像這樣產學交流的機會!

這是一張圖片
圖為楊宗翰教授(前排右二)、講者蘇駿騰主任(前排右一)以及政大科智所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