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實踐的「合一」:一個全方位管理學者的創業歷程

  • 2020-01-14
  • 科管智財所

       歲末年終,本校兼任講座教授陳明哲一如既往再次回到政大校園,分享他這一年來的行踐心得。演講在政大前校長吳思華教授的介紹下揭開了序幕。吳前校長是陳教授20多年的好友,他形容這場演講除了展示了陳教授20多年來一步步達成自己學術的里程碑,更是見證了科智所20多年來從無到有的創立歷程。
   This is an image
       陳明哲教授以一個問題開啟今天的演講:「如果拿掉各種職稱,陳明哲這三個字代表著什麼意義?」請大家思考在放下各種「頭銜」後,或者放下所謂的學術或專業成就後,自己還剩下什麼?他分享自己今年的「一」就是「歸零」,如何返璞歸真、回到原點、重拾初心、持續學術創業。陳教授自國小四年級就立志考取政大新聞系,雖然當時未能達成目標,但他立下一個願望「今日當不成政大學生,有朝一日我要回政大教書」,他感謝吳思華教授在校長任內,邀請擔任校級榮譽講座教授圓了自己的這個夢。陳教授分享自己在赴美求學前,恩師姜占魁教授贈送給他的兩句話「決心(determination)、堅持(persistence)」他始終銘記於心,後來成立「姜占魁教授薪傳獎學金」,致力於薪火相傳。政大對於他個人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為動態競爭理論創始人,陳明哲教授經常被問及:「動態競爭理論是在什麼時間所發想而開展的?」陳教授分享:「動態競爭的基本觀念大致在我18歲之前就已經成形。」因為從小熱愛籃球,在球場上他深切體會競爭的本質,而後他發現這些本質與當時的競爭理論有著很大差異。籃球賽中的競爭策略因著情勢、時局不斷地調整。尤其這是一個劇變的時代,大環境、小環境都在變,一環緊扣一環,牽一髮而動全身。所謂平衡點或中間點,必會隨著時間、環境、人一起變動。因此,動態競爭,更重要的是,所要強調的焦點不在競爭,而是「動態」。     

  長久以來,學術與實務之間似乎一直橫跨著一條鴻溝,而陳明哲教授特別強調企業家扮演著「社會教育家」的角色,對於社會有著實質的貢獻與影響,然而這個角色卻經常被忽視。陳教授認為最優秀的管理者和最成功的企業家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具備「問對問題、問好問題、問到核心問題」的能力。同時,陳教授分享自己的「育人心」與「學術情」,是精一與雙融不斷突破與生長的過程,更是不斷跨越與回歸的過程。最後,鼓勵與會者回到自己,思考在劇變的時代中,自己如何安身立命?如何變中求定、變中求靜、變中求安、變中求慮、變中求得?如何把初心變成願景、如何將專業(職業)變成志業?

  此次演講,陳明哲教授同樣採取問答式的對話,鼓勵與會者群智眾享,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在陳教授的帶領下,整場活動感受到濃厚「家」的氛圍,也更因此激盪出溫馨的火花。「問對問題,需要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從微觀或宏觀的角度來看問題,決定了一件事情的後作力」,吳思華前校長以這兩句話為此次演講劃下完美的句點。
This is an image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