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级智财组刘映廷撰稿】
114年5月5日,智慧财产管理课程迎来一场令人肾上腺素飙升的学习体验。本次课程特别邀请到睿思智权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也是资深专利师的简弘熙先生莅临演讲,主题聚焦于「跨国专利诉讼管理」之实务操作与战略思维。本次讲座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陈诗欣老师所授「智慧财产权管理实务」课程联合开设,使具有理工、企管等多元背景学生,进一步了解专利遭遇侵权诉讼时之应对方式。
讲座上半场,简董事长从专利诉讼的制度设计谈起,剖析其与一般民事诉讼在损害赔偿目的、证据门槛与结果可预测性方面的差异。他指出,专利诉讼往往成为技术与法律交叉战场,其牵涉的不仅是单一产品销售纠纷,而是整体营运策略、品牌声誉乃至企业长期经营稳定性的关键风险环节。透过实际统计数据揭示,台湾企业在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所涉专利诉讼中,高达92.4%的案件最终以和解方式结案,法院判决仅占约5.3%,且在法院判决类型中,高达50%为同意判决。这样的比例凸显企业面对专利诉讼时,多选择以和解降低风险与成本。
讲座上半场,简董事长从专利诉讼的制度设计谈起,剖析其与一般民事诉讼在损害赔偿目的、证据门槛与结果可预测性方面的差异。他指出,专利诉讼往往成为技术与法律交叉战场,其牵涉的不仅是单一产品销售纠纷,而是整体营运策略、品牌声誉乃至企业长期经营稳定性的关键风险环节。透过实际统计数据揭示,台湾企业在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所涉专利诉讼中,高达92.4%的案件最终以和解方式结案,法院判决仅占约5.3%,且在法院判决类型中,高达50%为同意判决。这样的比例凸显企业面对专利诉讼时,多选择以和解降低风险与成本。

(简董事长精彩的演讲)
简董事长进一步介绍美国专利诉讼程序,包括起诉书提交、证据开示(Discovery)、用语释义听证会(Markman Hearing)到陪审团审判,并点出每一阶段的时间成本与策略性选择。他也特别提及目前企业在实务中常见的应对策略,诸如主张无效(IPR)、寻求和解、引导诉讼管辖地转移,以及针对NPE(Non-Practicing Entity)提出的防御型规划等,让同学得以理解专利诉讼中决策的复杂度与高风险性。
课程下半场进入高潮—沉浸式模拟活动《专利之战:决策风暴》。简董事长以真实案例为基础,改编设计一款由中国LED制造商Lumatek在美国遭到同业Brightcore以专利侵权起诉的游戏脚本。让学生化身为Lumatek的智财主管,需在有限预算与不断变动的胜率情境下,完成从律师选择、是否提出IPR程序、是否主张不正行为(inequitable conduct)抗辩,到是否接受和解提议等一连串策略选择。每一次决策都会即时影响模拟诉讼的预估胜率与剩馀资金,逼真程度堪比真实战情模拟。
课程下半场进入高潮—沉浸式模拟活动《专利之战:决策风暴》。简董事长以真实案例为基础,改编设计一款由中国LED制造商Lumatek在美国遭到同业Brightcore以专利侵权起诉的游戏脚本。让学生化身为Lumatek的智财主管,需在有限预算与不断变动的胜率情境下,完成从律师选择、是否提出IPR程序、是否主张不正行为(inequitable conduct)抗辩,到是否接受和解提议等一连串策略选择。每一次决策都会即时影响模拟诉讼的预估胜率与剩馀资金,逼真程度堪比真实战情模拟。
模拟过程中学生面临多重抉择,例如应选择攻击型高费用但胜率高的律师,还是选择稳健型低成本但较保守的律师?是否应主动出击提出IPR无效挑战,还是保留至法庭阶段再做攻防?甚至当原告在证据开示中试图引入关于潜在恶意的沟通记录时,学生须即时判断是否接受交换条件,牺牲部分抗辩权益以换取排除不利证据。

(沉浸式模拟活动《专利之战:决策风暴》)
课程最后,简董事长以模拟游戏的审判结局为总结,指出一场专利诉讼往往不是技术对技术、而是「组织判断」对「信息风险」的全面对决。这场讲座不仅打破了学生对智慧财产权的抽象印象,也赋予未来智财管理者面对国际争端时所需具备的风险思维与决策判断力。特别是在全球企业竞争愈趋激烈、专利战线逐渐外移的当下,本次课程犹如一场事先演练,为学生未来投入法务或智财实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