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級科管組蔡宜恬撰稿】
2025年10月21日中午,政治大學科智所舉辦了一場意義深刻的師生交流會。這場活動不僅是例行的分享,更是為處於學術與職涯十字路口的研究生們,提供一個探索學習邊界的平台。活動匯聚了學輔老師洪淑瑾、智財組廖家儀學姊與科管組林君燕學姊,共同就「資源善用」、「人生選擇」與「海外實踐」等關鍵議題,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活動由學輔老師洪淑瑾的分享揭開序幕。她首先為在場同學構築了一張校園支持網絡的地圖。洪老師深知研究生在研究旅程中可能遭遇的挑戰,因此她詳細介紹了系所與校方能提供的各項學輔資源、提供了具體的溝通策略與建議,鼓勵同學主動釐清期望,善用這份最核心的學術資源。

緊接著,交流會的核心轉向「實踐者的海外洞察」。智財組的廖家儀學姊以其在波蘭的交換經驗,為在場同學帶來了關於「選擇」的深刻反思。她開宗明義地指出,交換決策的核心在於「徹底釐清自我需求」。她坦率建議,特別是 25 歲以上的同學,在投入時間與金錢成本前,更應深入思考這趟旅程與未來職涯的「機會成本」。家儀學姊也生動地分享了交換的具體收穫:在宿舍生活中,她結交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進行了豐富的文化、美食交流;在課堂之外,她也積極把握難得的機會,如親臨現場聆聽蕭邦音樂會,將學習的場域延伸至整個城市。她最後以「全心全意往下個目標前進,讓人生沒有遺憾」總結,這份決心與勇氣深深感染了在場同學。

若說家儀學姊提供了「戰略層次」的思考,科管組的林君燕學姊則以其法國第戎勃根地商學院的經驗,提供了一套務實的「戰術行動藍圖」。她首先強調「充分搜集資料」的絕對重要性,建議同學務必多方閱讀他人的交換心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規劃行程。她的分享充滿了實用的生活智慧,從「住宿地點的選擇」到「如何善用學生優惠」,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交換生活的真實樣貌。君燕學姊形容,這趟花費約四十萬的旅程是「給自己一個畢業前的禮物」。這份禮物的價值,顯然不在於金錢,而在於那份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寶貴歷程。

活動尾聲,科智所所長莊弘鈺以科智所「書中學、做中學、遊中學」的核心精神,為整場分享會做出總結。他勉勵在場同學應效法學姊的精神,勇敢地將學習的觸角從書本延伸至更廣闊的世界。系所助教翠娥姐也從實務角度貼心提醒,建議同學可考量在論文口試後再行出發,以便更無後顧之憂地全心投入交換生活。
這場交流會從校內資源的盤點、心態的準備,到海外實踐的具體策略,為同學提供了清晰完整的指引。它不僅是一場經驗的傳承,更是一次深刻的啟發,激勵在場的每一位科智所學生,主動去思考、定義並實踐屬於自己的學習座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