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班學術研討】Predicting Consent Order Outcomes Following FTC Merger Complaints--Empirical Analysis of FTC’s Merger Enforcement Data from 2007 to 2021(Work-in progress)

  • 2025-09-30
  • 黃鈺婷
113級博生王政憲撰寫】

這是一張圖片
在本所博士班的專題研討課中,我們於 9 月 25 日特別邀請到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的盧憶副教授,與本所師生分享他近期正在探索的研究主題的初步想法。盧老師的演講親切,現場交流氣氛熱絡,帶來一場開放的學術對話。

盧老師此次分享的主題,聚焦在「併購審查」這項在業界與政策圈皆備受關注的議題。併購 (Merger and Acquisition) 是企業擴張與產業重組的常見活動,許多重大併購案不僅牽動市場變化,往往也會成為媒體焦點,例如:2025 年台灣金融業的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合併案,以及 2022 年微軟對另一家遊戲巨頭動視暴雪 (Activision Blizzard Inc.) 的收購案。
根據美國《哈特-史考特-羅迪諾反托拉斯改進法案》(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 Improvement Act),當併購案達到一定交易規模時,企業需向其主管機關申報,進入所謂的 HSR 併購審查流程。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與司法部 (DOJ) 的統計,約有 5% 的案件會進入「第二次請求審查」(Second Request Review),這個階段的結果往往難以預測。儘管過去文獻曾提出諸如委員會主席背景、市場集中度等可能的影響因子,但目前仍缺乏一致性的研究結論。
針對這個問題,盧老師試圖透過爬梳併購審查過程中的行政文件,探究究竟是哪些因素影響主管機關第二次請求審查的結果?這樣的研究構想,不僅能對行政決策過程提供實證觀察,也為學術研究打開了新的可能性。
​​在演講的回饋環節中,許牧彥老師指出,企業經營與公共利益之間常存在某種張力:企業管理者通常期望透過併購來取得競爭優勢,而政府部門則需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市場競爭與創新動能的維持,為消費者爭取福祉。許老師很期待此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能同時提供企業在資訊溝通面、以及政府在審查規範面不同的考量點。
值得一提的是,盧憶老師亦是本所的校友,畢業之後到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就讀法學博士。盧憶老師在碩博士訓練期間,主要擅長賽局理論的模型建構;回國任教後,他展現極佳的學習彈性,透過向校內統計中心的同仁學習,逐步熟悉並掌握資料分析與統計檢定等方法。「每一種研究方法都有其擅長處理的問題。」盧憶老師說。這樣的方法論開放性,讓他能以更靈活的視角回應更寬廣的研究議題,也鼓勵博士生學弟妹持續探索不同的研究工具與取徑,拓展自身的學術能量。
這是一張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