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男孩與片場那些事

  • 2017-08-28
  • 科管智財所

花甲由來

植劇場認為台劇近年來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品質漸漸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預算問題而不容易拍出較大器或有格局的戲劇,加上其他國家的戲劇規模越發龐大,使得台劇相形失色。植劇場因而想要帶動台劇轉動並培植新演員,在初創時就訂定四種類型劇,希望帶給觀眾更多元的戲劇,花甲便是屬於第四個類型(文學改編)的第一部戲劇。

劇本x改編

導演說當初她第一次看到小說時便毅然決然接下這部戲,因為她看小說時就已經感動落淚。不同於以往的劇本係由編劇獨立完成,花甲是從零開始,由導演與編劇共同參與劇本創作的一部戲劇,其中花甲男孩的原著作者楊富閔先生也並列編劇中。縱然有高質量的文本作為基礎,如何由九個短篇改編成一部更龐大的連續劇,導演和編劇也是經過多次的討論,最後才決定將九篇裡的幾個人物湊在一塊並以一個家族的故事去呈現,雖然角色及故事稍有改變,但原著的精神卻依舊存在,此外原作者楊富閔也一直都有參與改編劇本,也因此原著與改編劇中取得一個很棒的平衡。

幼稚的男孩長不大

原著中其實並沒有刻意提及男性的魯蛇與女性的偉大,卻流露阿嬤守護家族、祖孫情感與世代生活的感覺。"有些男孩一輩子都還沒轉大人"花甲第一個想要訴說的議題,導演說"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或情緒時,女人都比男人堅毅",就如同繁星一姐般,她認為每個人的祖父母輩,也都有一個無論如何都堅強地守護家庭的阿嬤。他認為男性在傳統的社會價值下被要求成為高標準,脆弱的內心因為角色印象而被迫表現出堅強,但其實現在的社會已經很平等,他們希望傳達男女都是一樣的堅強和脆弱,感情的表達應該更勇敢而不必強忍,也希望長輩能透過鄭光輝那代而重新思考對於子孫輩的要求。他希望改變有愛不敢說和家族比較的情況,減少家族的紛爭與世代的鴻溝,希望透過戲劇讓大家更能去傾聽、理解和面對自己的家人。

IMG_2805

沒有人有資格說你是魯蛇,除非你覺得你自己是魯蛇。

導演說這是他個人對於花甲的精神。成功不該有一個被規定的樣子,如果你覺得你生命中幸福是很重要的事,而你讓自己過得很幸福,那你就可以勇敢地告訴大家你很成功。她想告訴我們這輩的年輕人,過去台灣的社會或許肯拚命就可以成功 但台灣的現況或許讓我們覺得很辛苦、茫然,現在的年輕人或許沒有辦法,但這並非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努力,可是卻被冠上魯蛇的稱號。或許很多人跟鄭花甲一樣很茫然,他希望透過這個角色告訴年輕人,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看輕或改變自己,而是認真地思考自己究竟想要些甚麼,堅持自己的夢想,有一天你也可以證明自己的成功。

角色x演員

過去戲劇選角是在劇本完成後再由導演根據角色去挑選適合的演員,花甲比較不同,因為花甲在寫劇本的前期,導演及編劇就已經見過演員,所以在編寫劇本的過程裡,也在原來設定的角色性格裡加入了一些演員本身的特質。像是花明的雜耍與翻跟斗便是因為他們知道演員的特質而加入的,反而更能讓角色特質顯露出來。導演認為這部戲的一大特色是戲裡沒有一個浪費的角色,花甲中的每個角色都很立體,角色故事性都很完整,當初二代(子輩)找台灣最具有份量的演員來演出,就是希望藉由這些演員的實力來呈現每個角色的獨特性,更希望能透過拍攝的過程帶領新生代演員成長。導演說他欽佩這些大哥,有大哥風範卻不擺架子,讓年輕演員更親近他們,才學習到更多一起成長。

人生需要勇氣

導演說很感謝當初他們兩人(他與瞿導)的勇氣,他們勇敢地保留吃檳榔與說髒話的片段,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最貼近大家生活的樣子。若沒有髒話和檳榔,花明就不會如此像花明,更不會因為自己的小孩學著說髒話而反省自己。所以,他們感謝當初的勇氣,因為他們認定這件事情而勇敢地選擇,他們也相信是這股勇氣帶領花甲的成績。沒有人能確定一部戲會不會成功,導演說他只知道她非常喜歡這個故事,所以她很想分享給大家。

在地化?國際化?

許多人對於花甲這麼成功的戲劇存在一個疑問:花甲如此本土的戲劇能行銷到國際嗎?導演說希望走出國際是必然的,但她也認為就像看法國片或伊朗片,有些很棒的作品也都是他們很在地化的作品,可是她並不會因此就不想觀看或不喜歡。她相信感情是共通的,只是因為成長背景或語言不同,感情是不會因為國家或地域而有隔閡。當然,花甲中的風土民情或髒話等等可能無法在翻譯上完整傳達,但她相信透過演員的表演還是能理解這些情感的。所以導演認為故事本身和演員表演是才是真正會傳達感情的,或許本土化的一些事物外國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但感情和表演不會因此而折損。

img_2806.jpg

後記

導演說話非常直率卻謙虛,話語中藏不住真切的情感,那些對於劇組、演員甚至整個團隊的感情都很真誠。正如導演所言,她對於劇組的要求就是要有愛,花甲也是一部充斥愛的戲劇,就像家庭一樣成長。我想花甲的成功應該就是因為這份單純又堅定的愛,因為這份感情才感動這個世代的人們吧。創思實驗室,我們下個月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