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討系列】從科技管理到圖資與檔案:跨域研究的挑戰與契機

  • 2025-09-16
  • 黃鈺婷
【博班113級陳懿軒報導】
 
2025年9月12日,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舉辦Seminar,邀請本校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副教授李沛錞老師,以「從科技管理到圖資與檔案:跨域研究的挑戰與契機」為題,分享自己跨領域發展的經驗與心路歷程。

這是一張圖片
2025年9月12日,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舉辦Seminar,邀請本校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副教授李沛錞老師,以「從科技管理到圖資與檔案:跨域研究的挑戰與契機」為題,分享自己跨領域發展的經驗與心路歷程。
李老師自本所取得博士學位後,先後任教於逢甲大學國際科技與管理學院與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她坦言,原本其實並不熟悉圖資與檔案領域,卻因為勇於嘗試應徵,開啟一段全新的研究旅程。剛進入圖檔所時,被分派教授「資訊行為」、「質化研究」等課程,一開始也曾感到陌生,但她透過大量備課、閱讀經典著作,逐步建立對該領域的認識與信心,也形塑出自身學術定位。

這是一張圖片

為了盡快融入新的學術圈,李老師積極參加台大、師大等圖資所的研討會與Seminar,觀察哪些議題受到重視,也努力學習圖資與檔案領域的語言與價值觀。此外,李老師每年指導的學生眾多,而學生也來自不同背景,許多並非本科出身,但正因如此,討論過程時常激盪出新的啟發,也讓她覺得「學生就是最好的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學習、一同成長。
在圖資領域幾乎沒有資源與人脈的情況下,李老師後來意外受邀參與專書編寫,更被推舉為學會秘書長,負責籌辦大型會議、處理對外交流。這些經驗讓她快速建立人脈與影響力。李老師認為,參與學會、主動服務,其實是進入新學科社群最有效的方法。表面看似額外的付出,實際上卻有助於累積學術聲望與歸屬感。
李老師也曾擔任政大圖書館校史與檔案組組長,處理包括國民黨託管資料在內的大量歷史檔案。這段經驗讓她親身體會到圖書館管理的複雜性與政治敏感度,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讓她能夠將過去讀到的理論與現場實務連結起來,激發她後續對「圖書館治理、永續經營、檔案數位轉型」的研究興趣。
在研究定位上,李老師觀察到,圖資與檔案是以實務為核心的學科,在理論建構或是策略管理方面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她因此將自己定位成「理論橋接者」,從策略、管理的角度切入,發展出不同於主流的研究方法,補上過去研究的理論缺口。她舉例說明,自己曾運用「雙元性」(Ambidexterity)理論,探討圖書館如何兼顧創新探索與館藏維護,並將這些視角帶入教學與研究指導。她強調,跨域不是放棄原來的能力,而是將能力運用在新場域,深化理解。

談到寫作與投稿經驗,李老師分享,將研究視為持續創作的過程。隨著心態調整,她逐漸能享受研究帶來的樂趣,甚至進入「心流」狀態。心流的出現需要幾個條件:第一,不要讓頭腦被綁住,不要因為怕審稿人或老師怎麼看而裹足不前;第二,不必過度在意期刊排名,把所有期刊都視為平等;第三,保持開放,不要執著於舒適圈。她認為,當研究者處在「什麼都沒有」的時刻,反而最容易激發出創造力,因為那時候才能真正放下恐懼與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