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系列】从科技管理到图资与档案:跨域研究的挑战与契机

  • 2025-09-16
  • 黄钰婷
【博班113级陈懿轩报导】
 
2025年9月12日,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举办Seminar,邀请本校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副教授李沛錞老师,以「从科技管理到图资与档案:跨域研究的挑战与契机」为题,分享自己跨领域发展的经验与心路历程。

这是一张图片
2025年9月12日,政治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班举办Seminar,邀请本校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副教授李沛錞老师,以「从科技管理到图资与档案:跨域研究的挑战与契机」为题,分享自己跨领域发展的经验与心路历程。
李老师自本所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任教于逢甲大学国际科技与管理学院与政治大学图书资讯与档案学研究所。她坦言,原本其实并不熟悉图资与档案领域,却因为勇于尝试应征,开启一段全新的研究旅程。刚进入图档所时,被分派教授「资讯行为」、「质化研究」等课程,一开始也曾感到陌生,但她透过大量备课、阅读经典着作,逐步建立对该领域的认识与信心,也形塑出自身学术定位。

这是一张图片

为了尽快融入新的学术圈,李老师积极参加台大、师大等图资所的研讨会与Seminar,观察哪些议题受到重视,也努力学习图资与档案领域的语言与价值观。此外,李老师每年指导的学生众多,而学生也来自不同背景,许多并非本科出身,但正因如此,讨论过程时常激荡出新的启发,也让她觉得「学生就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一同成长。
在图资领域几乎没有资源与人脉的情况下,李老师后来意外受邀参与专书编写,更被推举为学会秘书长,负责筹办大型会议、处理对外交流。这些经验让她快速建立人脉与影响力。李老师认为,参与学会、主动服务,其实是进入新学科社群最有效的方法。表面看似额外的付出,实际上却有助于累积学术声望与归属感。
李老师也曾担任政大图书馆校史与档案组组长,处理包括国民党讬管资料在内的大量历史档案。这段经验让她亲身体会到图书馆管理的复杂性与政治敏感度,更重要的是,这些工作让她能够将过去读到的理论与现场实务连结起来,激发她后续对「图书馆治理、永续经营、档案数码转型」的研究兴趣。
在研究定位上,李老师观察到,图资与档案是以实务为核心的学科,在理论建构或是策略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她因此将自己定位成「理论桥接者」,从策略、管理的角度切入,发展出不同于主流的研究方法,补上过去研究的理论缺口。她举例说明,自己曾运用「双元性」(Ambidexterity)理论,探讨图书馆如何兼顾创新探索与馆藏维护,并将这些视角带入教学与研究指导。她强调,跨域不是放弃原来的能力,而是将能力运用在新场域,深化理解。

谈到写作与投稿经验,李老师分享,将研究视为持续创作的过程。随着心态调整,她逐渐能享受研究带来的乐趣,甚至进入「心流」状态。心流的出现需要几个条件:第一,不要让头脑被绑住,不要因为怕审稿人或老师怎么看而裹足不前;第二,不必过度在意期刊排名,把所有期刊都视为平等;第三,保持开放,不要执着于舒适圈。她认为,当研究者处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刻,反而最容易激发出创造力,因为那时候才能真正放下恐惧与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