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級科管王帷寧撰寫】
一、從商業競賽到創業實踐:用人文題目開啟創業之路
鄭博元學長創辦居家整聊室的契機,源自碩士時期參加多場創業競賽。當時在溫肇東教授的建議下,他開始從資源盤點出發,運用「創業九宮格」梳理創業構想。面對當時盛行的大數據與物聯網風潮,他反其道而行,選擇了一條看似冷門卻貼近人心的道路-「整理收納」服務。他笑說:「整理這件事容錯率很高,因為很少人真的願意做。」從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中,他體會到政大科智所強調的「書中學、做中學、遊中學」精神。八年前,他正式創立居家整聊室,將人文關懷與創業實踐結合,讓「整理」成為一門可被系統化、可被傳承的專業。
二、以設計思考找到痛點:把服務變成可複製
居家整聊室創業初期面臨的挑戰,是市場對「整理」的誤解以及產業破碎化特質。為了釐清問題,團隊透過訪談與腦力激盪,發現多數人其實「不捨得丟東西、缺乏透明的二手捐贈資訊,且二手交易流程過於繁瑣」。學長指出:「大家都有整理需求,但常被無力感卡住。」於是他與團隊從顧客痛點出發,設計出標準化的整理流程,甚至開設整理課程,讓服務可被複製,目前學員留存率約 10%,逐步建立起專業訓練體系。
三、知識管理與文化的力量:理論落地的實踐
「理論如果沒用,是規模對應理論問題,不是理論太難。」是學長在實踐知識管理的真實體悟。他引用 Nonaka 的「知識螺旋理論」,建立整理師之間的共同語言,居家整聊室團隊透過讀書會、現場經驗內化與外化,形成跨領域的創新氛圍。他們甚至將整理現場的流程以劇本方式記錄下來,分析動詞、抽取行動步驟,最終形成「下架、分類、篩選、配置、上架」的標準流程,打破傳統師徒制培訓的時間限制,真正讓知識成為可傳遞的力量。
四、錯中學與人生設計思考:從疫情到生活秩序的再出發
在成立前六年有三年受疫情影響,疫情突襲讓營運陷入低谷。博元學長回憶:「那時候不是在想產品怎麼調整,而是重新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在一次服務長者的任務中,看見阿嬤滿足的笑容深受觸動,「美好生活的選項一直都在,人人都能擁有。」這份人文信念成為居家整聊室的根基,也是他口中的「錯中學」精神:在錯誤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對他而言,居家整聊室的使命從未只是整理空間,更是幫助人們重新整理生活的節奏與價值觀。當人學會與自己的空間和生活對話,也是在實踐一種屬於自己的永續秩序。
五、從平台到生態:用 AI 與阿米巴組織打造新世代服務
居家整聊室近年積極從單一服務平台走向整合式生態系布局。學長以「阿米巴組織」概念,將公司分為多個小型運作單元,如寵物保母、搬家、居家整理等,每個單元既獨立又能協作,形成具彈性的產業網絡。
為提升效率與品質,他導入 AI 與自動化系統,推出「GUDO Talent」平台,整合教育培訓、媒合與接案功能,讓整理師與職人能以數據化方式管理流程、優化體驗。「AI 讓我們能更快修正錯誤,人文創新則讓錯誤更有意義。」他強調,居家整聊室希望以科技輔助人文,打造能持續學習、共享成長的生活服務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