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級智財組黃仲薇撰寫】
114年5月12日的智慧財產管理課程,老師邀請了92級校友,基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雅鈴學姐來分享智慧財產權在生技產業的授權實務。本課程是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陳詩欣老師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實務」課程聯合開設,讓兩校不同領域背景的學生共同學習交流。

圖一 演講花絮
上半場講座,講者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先簡介生物技術及生技產業,即便是非生物背景的學生也能輕易理解這個產業,生技產業的知識價值鏈包含研究型、檢查型、推廣型等不同階段,從創新到臨床測試到最後商業化,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智慧財產研發方向,而生技產業高度法規管理跟研發時長的特性,也讓技術研發風險提高。
下半場講座則提到,生技產業的授權標的,除了傳統的智慧財產權外,還有生醫產業特殊的具有排他性的財產,如:資料專屬權、臨床前試驗數據、生物材料等。企業在授權時,首先需要確立授權目的與標的,之後選定授權對象,在此階段要評估合作目標能否達成授權目的;
在初步接洽與協商後,要開始有技巧的與對方確定交易重大條款,此時期極容易涉及敏感議題造成談判破局,需要謹慎且全面的考量;
進入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階段,要依據交易內容及性質組成D.D.團隊,挑選適合的專業人才進入團隊,對專利與專有技術做全面的分析。而針對機密資訊或生物材料的揭露與否是D.D.過程的一大難題,授權人與被授權人之間各自立場不同考慮的點也不同,實務上可能會以實際操作驗證、關鍵資訊塗黑、合約附帶保證條款等方式處理。當授權標的智慧財產權來自他人時,也需要仔細研究前面授權合約的條款,必要時可以跟源頭技術所有人重新議約。在D.D.過程除了審閱文件外,實地查核也是重要的步驟;
進入最後簽約與交割階段,需確認所有合規程序完成,併經董事會決議通過,約定好交割條件及時間等,以免再生爭議;最後,因為簽約只是完成法律程序,授權所要達成的目的還必須透過授權管理完成。

圖二 與陽交大同學共同Q&A時間
這場講座使我們深入了解智慧財產權授權的實務運作方式,並認識到在實際授權過程中,為達成預期目標,不僅需具備宏觀的全局視野,還需仰賴各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此外,事前的盡職調查不可或缺,簽約後的授權管理更是確保權利妥善運用與合作順利進行的關鍵。透過此次講座,我們跳脫課本中的理論框架,實際接觸產業運作的真實面貌,收穫豐富,對智慧財產權授權的實務面有了更深刻且全面的理解。

圖三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