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学与产业动态分析】周龙鸿谈敏捷开发实作及产品愿景地图

  • 2022-05-17
  • 科管智财所

【科智硕110王介柔报导】
 

  任何商业活动均离不开经济学,而经济学亦普遍出现在你我的日常中。建构经济学最基础的因素即为供需关系。不知道各位是否和笔者有一样的疑惑,认为经济学教科书上所列载的题目会给我们足够的资讯以便解题,比如需求具体有多少。然而在实际的生活中,该如何取得「需求」这项因子?倘若无法获知,又该如何落实经济学于商业活动,进而取得利益成功?
 

  本学期许牧彦老师「创新经济学与产业动态分析」课程邀请周龙鸿博士与同学分享「应如何预估产品之需求」的具体方法。周龙鸿带领同学透过Miro(虚拟共同协作平台)一同制作产品使用者故事地图,进而导引出实际产品需求,让同学对其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课程一开始,周龙鸿即以「何谓需求」为破题,提到需求可以指「产品、服务或结果必须展现的状态,以满足契约和其他具强制性的规格」,亦得为「借由产品或服务来解决商业、群体或个人的需要」。需求种类并非单一,而是区分成产品需求、专业需求及品质需求。其中产品需求可理解为由商业及利害关系人需求、解决方案需求和转移需求等组成。

  另外,
使用者故事(User Story,简称US)系指一种描述问题与需求的方式,透过简单句子便能与使用者建立对话,为产品需求规划书的必备环节。周龙鸿于课程中亦向同学介绍应如何正确使用US及其格式。US通常由一句话组成,格式如下:As a ___角色___, I want to ___功能___, so that ___目的___。以Line的爬梯子功能为例,其中所蕴藏的US即为:As a 团队成员, I want to 快速有效分工, so that 达成节省时间的目的。每组US即代表一种需求,各自独立的需求搭配敏捷开发的模式,也就是配合纵切思维,通常系以短时间1周至1个月为运作单位,舍弃传统横切产品开发之模式,以利降低及分散整体风险,同时使产品能快速获得反馈与适应变化。
 

  课程后半段,周龙鸿带着同学以「老街创生」为主题,在Miro上进行脑力激荡(Brainstorming),集结大家的创意来搜集各种US,以5分钟极短时间让各组同学就「前置规划、规划阶段、执行阶段、阶段监控、活动结案」等五大阶段分别思考其可能产生的需求为何。透过周龙鸿的分享,促使同学于实际生活中就「如何取得需求这项变量」有更具体的认知,同时于本堂课共同制作使用者地图,为敏捷开发实作课程画下完美的句点。
 

This is a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