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级智财组廖安琦撰稿】
在2025年11月1日,政大科技管理与智慧财产研究所的陈秉训老师带领硕士班同学实地参与「开拓动漫祭」的智慧财产权谘询服务,透过面对创作者的真实案例,体验智财法在文化产业现场的实际应用。
本次活动为「文化产业与智慧财产权专题实作」课程之一部分,其旨在让学生理解文化创作与法律实务间的密切关联,并培养问题诊断与沟通分析的能力。

在谘询现场,陈老师与团队提供一对一的法律谘询,协助创作者厘清作品授权、AI素材使用、委讬创作纠纷及粉丝周边制作等常见疑难。陈老师示范如何借由反复提问帮询问者厘清他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并且于了解事实与标的后,透过边问边答的方式再探讨更深入的议题与解惑,进而从着作权、契约权利与市场风险的角度逐一解构。
例如,有提问者G担心将小说试阅内容翻译后上传网络是否侵权,陈老师指出翻译属于改作行为,若未经原作者授权,确实可能构成侵害;另提问者G也提及AI学习素材的隐忧,讨论延伸至资料取得合法性与举证困难的现况,让学生深入理解AI时代创作的灰色地带。
除了创作权议题,现场也出现许多产业层面的问题,如粉丝自制周边可能触法、委讬创作报酬纠纷频仍,以及跨境印刷侵权风险。陈老师提醒,在数码社群高度互联的环境下,创作者应理解合理使用、权利界线与契约的重要性,避免因资讯不足而陷入法律纠纷。
谘询过程中,陈老师以「提问式诊断」为核心方法,引导创作者辨识自身真正的法律困扰。老师不仅回复提问,更强调让学生透过参与理解处理个案问题之方法,启发学生将智财知识灵活应用于文化产业场景。
透过此次现场实作,学生们不仅观察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常见的法律困境,更体会法律人如何在真实互动中建构信任、分析事实并提出可行方案。这样的课程设计,让智财教育跳脱教室框架,成为一场跨越理论与实务的生动学习经验。相信经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着作权等智慧财产权之概念,不再只是抽象法条,而是文化产业创作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