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班学术研讨】Predicting Consent Order Outcomes Following FTC Merger Complaints--Empirical Analysis of FTC’s Merger Enforcement Data from 2007 to 2021(Work-in progress)

  • 2025-09-30
  • 黄钰婷
113级博生王政宪撰写】

这是一张图片
在本所博士班的专题研讨课中,我们于 9 月 25 日特别邀请到国立中山大学企业管理学系的卢忆副教授,与本所师生分享他近期正在探索的研究主题的初步想法。卢老师的演讲亲切,现场交流气氛热络,带来一场开放的学术对话。

卢老师此次分享的主题,聚焦在「并购审查」这项在业界与政策圈皆备受关注的议题。并购 (Merger and Acquisition) 是企业扩张与产业重组的常见活动,许多重大并购案不仅牵动市场变化,往往也会成为媒体焦点,例如:2025 年台湾金融业的台新金控与新光金控合并案,以及 2022 年微软对另一家游戏巨头动视暴雪 (Activision Blizzard Inc.) 的收购案。
根据美国《哈特-史考特-罗迪诺反托拉斯改进法案》(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 Improvement Act),当并购案达到一定交易规模时,企业需向其主管机关申报,进入所谓的 HSR 并购审查流程。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 (FTC) 与司法部 (DOJ) 的统计,约有 5% 的案件会进入「第二次请求审查」(Second Request Review),这个阶段的结果往往难以预测。尽管过去文献曾提出诸如委员会主席背景、市场集中度等可能的影响因子,但目前仍缺乏一致性的研究结论。
针对这个问题,卢老师试图透过爬梳并购审查过程中的行政文件,探究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主管机关第二次请求审查的结果?这样的研究构想,不仅能对行政决策过程提供实证观察,也为学术研究打开了新的可能性。
​​在演讲的回馈环节中,许牧彦老师指出,企业经营与公共利益之间常存在某种张力:企业管理者通常期望透过并购来取得竞争优势,而政府部门则需从更宏观的角度思考市场竞争与创新动能的维持,为消费者争取福祉。许老师很期待此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能同时提供企业在资讯沟通面、以及政府在审查规范面不同的考量点。
值得一提的是,卢忆老师亦是本所的校友,毕业之后到美国圣路易华盛顿大学就读法学博士。卢忆老师在硕博士训练期间,主要擅长赛局理论的模型建构;回国任教后,他展现极佳的学习弹性,透过向校内统计中心的同仁学习,逐步熟悉并掌握资料分析与统计检定等方法。「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擅长处理的问题。」卢忆老师说。这样的方法论开放性,让他能以更灵活的视角回应更宽广的研究议题,也鼓励博士生学弟妹持续探索不同的研究工具与取径,拓展自身的学术能量。
这是一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