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级智财组陈轩磊撰稿】
114年4月28日智慧财产管理课程,非常荣幸邀请到华渊鑑价股份有限公司的陈淑珍副总、王俪蓉经理及吴宣仪副理莅临演讲,分享无形资产评价的实务经验。本次课程与国立阳明交通大学陈诗欣老师所授的「智慧财产权管理实务」课程联合开设,促进来自不同科系背景的学生交流与讨论。
上半场讲座中,陈副总以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为引,生动地阐述无形资产于现代企业中所能创造的潜在钜额价值。接着从财会公报IAS 38与评价准则第七号「无形资产」的定义切入,说明无形资产须符合「无实体形体」、「可辨认」、「具未来经济效益」及「非货币性资产」四项条件,并介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五大类型:行销相关、客户相关、文化创意相关、技术相关与合约相关无形资产。至于不可辨认之无形资产,则以「商誉」于收购时认列。在各类无形资产中,其中尤以「客户关系」在现今企业中佔比最高,反而超越一般大众熟知的专利权与商标权。

(陈副总精彩的演讲)
论及无形资产价值的决定,陈副总指出,其价值并非唯一,而是存在一个合理区间,甚至可能自零延伸至无上限。同时亦强调,企业于财务报导、税务、交易、诉讼或内部管理等多元目的下,对无形资产评价的需求日益增加。
在下半场讲座,王经理与吴副理则深入分享实务操作的评价流程与案例。王经理指明,无形资产在不同价值前提下的评价结果往往大相迳庭,例如继续经营假设下交易的金额,往往会高于在清算或有秩序拍卖情境下之价值。吴副理则以专利为例,指出评价过程中除考量预期市场价值与技术发展阶段外,还须审慎评估专利的权利化程度、是否具竞争优势、是否面临技术过时,以及经济生命周期等多重因素。
在问答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师生踊跃提问。陈副总最后也特别强调,无形资产评价不仅是门科学,更是一门沟通的艺术,需要依赖专业判断与团队间的充分沟通互补协作,即能作出更客观的价值判定。

(师生问答交流环节)
感谢三位讲者们以丰富的实作经验、生动的案例以及专业的知识引导同学认识无形资产评价在智财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启发学生们对相关领域的兴趣。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