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级科管组谢承洋撰稿】
2025年3月18日,本所杨宗翰教授所开授之「科技产业概论」课程邀请到宏碁苏骏腾主任莅临与政大科智所同学分享AIxPC的应用趋势以及产品经理的职涯发展以及所需要的能力。

图为讲者苏骏腾主任
AI走进装置端,带来新的设计逻辑
课堂伊始,苏主任从笔电装置出发,说明生成式AI如何重新定义PC的角色。随着NPU(神经处理单元)等芯片技术成熟,笔电未来将具备即时语音、影像处理与个人知识记忆的能力,甚至在未连网的状况下,也能执行AI模型。这类「装置端AI」设计思维,也让企业在产品开发时必须重新思考电源管理、资安风险与使用者体验的平衡。商业化案例:导入AI ≠ 成功,重点在「使用者用不用得起来」
除了技术趋势,苏主任也带来AI商业应用实例。AI导入往往不是「有技术就够」,而是要确保使用者真的会用、想用。以无纸化文件管理系统为例,虽然资料检索与安全性提升了,但如果系统本身不够直觉,或教育训练跟不上,实际落地的效益就会大打折扣。他也提醒学生:「好的AI设计,不只考虑算法,也要考虑现场使用者的感受。」
边缘运算补足云端不足,AI部署迈向去中心化
针对边缘运算议题,苏主任以一张云端与边缘技术对照图,说明装置端运算的五大优势:包括延迟更低、频宽负担小、资安更稳、连线更灵活,还能支援本地加速。他强调,当AI应用从云端走向终端,「谁能设计出符合需求端的系统,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站稳脚步」。从技术到使用者:打造真正有帮助的AI系统
苏主任接着分享一套以LLM(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使用者辅助系统设计,整合图像辨识、知识库与使用接口,可协助使用者完成搜寻、设定与系统操作。他表示:「我们希望AI真正能帮助使用者解决问题,而不只是多一个装饰品。」这种「从使用者出发」的设计逻辑,也贯穿于Acer Assist系统的六大核心价值当中。PM 是什么?技术和管理的桥梁,更是沟通与选择的艺术
最后的Q&A时段,学生踊跃发问,包括「PM与Project Manager、Program Manager的差异?」「没有技术背景能不能当PM?」「该先累积技术还是直接做PM?」等问题。苏主任一一解答。他认为,PM最重要是能不断学习、愿意沟通、善于整合团队。他也鼓励科智所的同学:「不要怕从零开始,只要你能展现逻辑清晰、善于协作,企业会看得见你的潜力。」本次活动圆满落幕,非常感谢苏主任的精彩分享,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像这样产学交流的机会!

图为杨宗翰教授(前排右二)、讲者苏骏腾主任(前排右一)以及政大科智所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