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智硕110陈懿轩报导】
本学期萧瑞麟老师开设之「开放创新:启动商业模式变革」课程,于3月31日至国立故宫博物院进行移地教学,为同学呈现创新文物导览方式并介绍故宫商店文创行销策略。
导意缩短认知落差,加深对文物的理解
来到故宫,首先体验的是实验性导览。以「一眼千年」为主题,选择不同年代的14个重要文物,透过这些文物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实验性导览希望改变一般博物馆过于学术的展示与解说,以文创主题导览文物,提升观众对文物的兴趣与理解,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例如介绍青铜酒器—牺尊时,导览员除了对于其外观、功能有详细的说明,也特别提及青铜延展性高但硬度不足。当时的人发现在制作过程中加入锡和铅,能降低铜的熔点、提升硬度,后来又发现加入砷(即砒霜)的效果更好,不过这些元素都具有毒性。因此推测商纣王晚年暴虐的性格,以及出现焦躁、记忆障碍等症状,是因为当时以青铜酒器盛酒,饮酒时亦会摄取到毒素,造成铅中毒。或许商朝灭亡不应归咎于妲己,而是青铜器导致王朝的衰败。根据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发现,妲己身为商代王后,工作繁重,身兼多职,她很可能只是无故背负了恶名。这种创新导览方式,带给观众更多文化知识,借由文物背后的故事有所启发。
运用逼真品,化解无法看到的遗憾
聆听完精彩的导览,来到故宫商店中的臻印艺术。臻印艺术最具特色的商品是以数码微喷法制作而成的高度仿真复制画。
故宫的镇院之宝,如范宽《谿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等画作,通常是「博粉」来到故宫最想观赏的。然而故宫为了保护这些文物,规定在45日的展期之后就必须进行三年以上的古物修复。限展令常使观众来到故宫后却无法一睹文物风采,只能带着失望离去。为此与臻印艺术合作,展示并导览仿真的《谿山行旅图》,解决观众来访但看不到文物的困境。
(图:借由逼真品的导览,化解观众看不到经典文物之憾。)
范宽绘制《谿山行旅图》时采「散点透视法」的技巧,将不同立足点所见之事物重新组织于画面中,类似现代人用手机拍摄的全景照片,观众站在任何位置都能清楚看见画面中的每个细节。图中,近景描绘赶路的商人与骡队,代表世间忙碌生活;中景有在深山中求道的僧侣,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探索人生真理;远景的山峦象征广阔无垠的大自然,意指唯有到达高境界的修行,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导览也提到《谿山行旅图》没有范宽的落款。曾任故宫副院长的李霖灿先生过去时常临摹这幅画,将《谿山行旅图》的数码图片裁切并放大,终于在画中找出范宽的签名。利用逼真的复制画,观众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作品,甚至能够直接触碰。听完导览之后,同学们都凑近画作寻找范宽的签名、山中的僧侣,与馆内导览比起来又是不同的体验。
商店文创行销,导览结合导流与导购
(图:臻印商店副店长说明故宫商店如何进行导购。)
最后,由臻印商店副店长讲解故宫商店的行销手法。臻印商店所陈列的画作,通常都会配合当期故宫正在展出的文物,再用导览的方式向顾客解说画作的寓意。以郎世宁的《聚瑞图》为例,可介绍这幅画是郎世宁讚颂雍正为圣人治世之作:画中荷花与骨瓷瓶比喻和平,一茎两穗代表岁岁平安,茨菰象征慈爱的君王。
顾客了解文物隐喻,能对其产生共鸣,拥有购买纪念品的动力;也可以根据送礼对象,挑选有适合寓意的作品,与他人分享来到故宫获得的体悟与感动。
博物馆如何突破制约
故宫身为国立博物馆,必须注意文物保存、文化教育功能,在文创的推展上也有诸多限制。经过此次移地教学,同学们不仅对文物有更深刻的体会,同时可以进一步思考:受到许多制约的博物馆,如何以创新的服务模式,打破观众与文物之间的隔阂,连结文创事业的经营。